首页 > 专业 > 问答 > 形式教育论注重知识还是能力,如何看待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

形式教育论注重知识还是能力,如何看待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7-17 06:48:05 编辑:职业培训教育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看待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

形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学说或思潮,是在长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严格说来,它既难说有一个首创者,也难说有一个集大成者,而是后人对种种教育思想及其倾向作出的概括。所以,很难找到一种言简意赅又合众人意向的定义。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18~19世纪,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其思想来源于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赛等人。同形式教育相对,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设置学校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如何看待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

2,求这道填空题怎么做教育史上 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__和___曾有过长期旦礌测啡爻独诧扫超激争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派是____。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的学派是__。(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者、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__和___曾有过长期争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派是____。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的学派是__。(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者、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

求这道填空题怎么做教育史上 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

3,形式教育论的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 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质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

形式教育论的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4,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在注重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当代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在注重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能力和态度的培养。该趋势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哪两条规律?试结合教学实际对其中一条规律加以阐述。【参考答案】符合以下两条规律:(1)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2)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如果选择(1),答案要点是:①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有内在必然的联系。知识是发展智力的条件和基础,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②知识不能等同于智力,知识的多少并不能证明智力的高低。③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智力要在活动中才能发展,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智力的目标,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现。(要联系实际。)如果选择(2),答案要点是: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客观规律。教学过程应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二者有机统一起来。②学生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和思想品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提高是相互作用的。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提高又有赖于他们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联系实际。)
课件的提升,理论的升华,能力的攀升。
文章TAG:形式形式教育教育注重形式教育论注重知识还是能力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