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 > 知识 > 关于如何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如何对职工健康教育培训我想要培训教案

关于如何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如何对职工健康教育培训我想要培训教案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7-02 06:59:04 编辑:职业培训教育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对职工健康教育培训我想要培训教案

回答:要对职工进行QHSE质量、职业健康环境与安全体系的培训,让职工懂得为什么要对危险源和危害环境进行识别,加以告知,并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及演练,才能做到有效的健康教育培训。

如何对职工健康教育培训我想要培训教案

2,如何开展职业健康安全教育与培训

教、学、做一体。即有教师讲课(案例、视频)、有现场操作和示范、有学员讨论与操作。
直接联系你所在地区的 科教中心 或者与自己企业挂钩的医院。科教中心是有开展 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职业病预防等方面的公益课程,也就是免费的。与自己公司挂口的医院,大一点的医院,一般都有相关的讲座的,所以可以邀请他们的医生到企业授课。如果你是医院/或者要对外培训的,建议到百度文库搜索一下。

如何开展职业健康安全教育与培训

3,职业卫生工作除了三同时还能开展哪些方面

职业卫生管理可以从众多方面展开,以下清单供参考。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档案1.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和申报回执2.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3. 职业病防护设施一览表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资料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档案1.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2.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3. 职业卫生目标管理和责任制4.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5. 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6.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三、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档案1. 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2. 职业病防治经费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维护和检修记录4. 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记录5. 用人单位自身职业卫生检查和处理记录6. 职业卫生监督意见和落实情况资料四、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档案1. 职业病危害因素信息卡(含MSDS)2. 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卫生培训证明3. 职工职业卫生宣传培训4. 职业病危害告知五、职业卫生监测档案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资料3.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的报告六、职工健康监护档案1. 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结果2. 职业病病例诊疗、康复和定期检查3. 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的报告4. 职业病危害事帮处理的报告记录
职业卫生管理可以从众多方面展开,以下清单供参考。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档案1.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和申报回执2.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3. 职业病防护设施一览表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资料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档案1.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2.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3. 职业卫生目标管理和责任制4.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5. 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6.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三、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档案1. 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2. 职业病防治经费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维护和检修记录4. 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记录5. 用人单位自身职业卫生检查和处理记录6. 职业卫生监督意见和落实情况资料四、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档案1. 职业病危害因素信息卡(含msds)2. 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卫生培训证明3. 职工职业卫生宣传培训4. 职业病危害告知五、职业卫生监测档案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资料3.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的报告六、职工健康监护档案1. 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结果2. 职业病病例诊疗、康复和定期检查3. 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的报告4. 职业病危害事帮处理的报告记录
“三同时”在职业卫生(职业病防治)工作同仅仅是从工程卫生学角度消除了可控范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但对于不可控的危害因素是无法的。以下是针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相对完整的职业卫生体系,仅供参考。一、源头消除工作1、依法开展三同时工作,安装合理有效的危害控制设备2、定期开展职业病因素检测,把危害的浓度或强度控制在安全水平以下,发放科学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3、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增强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促使其自愿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如正确使用个人防护服用品、合理饮食、坚持锻炼、少烟限酒、不熬夜等二、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尽早发现潜在或已有职业健康损害,合理安置相关病患三、医疗卫生保障手段1、对于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应妥善安置,并定期进行医学随访2、对于职业禁忌证观察对象者,宜调离工作岗位,并定期进行医学随访四、管理工作1、完善职业病防治、职业健康检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工作计划及实施情况,按时公布2、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3、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监护档案4、为每一年度职业卫生工作经费进行预算,该经费不得挪为他用5、为每一位职工购买社会及工伤保险,以防事故或职业病危害造成企业巨大经济损失

职业卫生工作除了三同时还能开展哪些方面

4,如何维护自己的职业健康

你是啥职业啊?各行各业都有行业规范 标准 规定
建立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一)主要负责人责任制 1.设立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并提供人力资源; 2.定期召开职业健康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3.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危害事故隐患; 5.保证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投入的有效实施; 6.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危害事故。(二)主管职业危害负责人责任制 1.明确在本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 2.组织职业危害防治检查及落实职业危害因素整改; 3.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4.明确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组织、实施责任。(三)专职职业危害管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1.贯彻执行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规、制度和标准; 2.负责日常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检查、技术管理、教育以及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组织、统计、上报和建档工作。(四)职业危害岗位防治责任制 1.参加职业危害防治培训教育和活动、学习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劳保用品、器具和防护设施; 3.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 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向监督管理人员报告,并停止作业,直到危险消除。(五)职业危害管理部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制定的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及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组织建立、修订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参与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措施; 3.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措施计划和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实施监督管理。二、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一)日常监测 1.明确日常监测人员,并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2.明确尘、毒、噪声的合理布点(布置图),明确监测时间,并做好记录(记录表); 3.规定监测办法。(二)检测和评价 1.按规定委托取得资质认定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检测和评价; 2.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若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定规划,限期解决; 3.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时和在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三、职业危害告知制度(一)岗前告知 在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将工作场所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二)作业场所告知 1.设置或定期更换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明确具体负责人; 2.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 3.定期将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公示,明确公示方式。四、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 1.明确职业危害检查负责部门和人员,以及相应的任务和职责; 2.明确职业危害检查方式(如日常、定期、季节性、节假日前后和一般性、专业性)及检查周期; 3.明确职业危害检查内容(包括对思想认识、管理制度、现场环境、职业危害标志、职业危害设施、工艺、设备、仪表、问题整改等方面的检查内容); 4.检查记录保存完好; 5.明确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6.明确对事故隐患整改限期要求及复查要求,实现跟踪问效; 7.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是否分开,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是否分开。五、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申报工作负责人; 2.每年申报时间; 3.申报程序; 4.申报存档资料。六、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1.明确教育培训负责部门和培训对象(负责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在岗员工、新进员工、转岗人员、外来人员、临时工作人员等); 2.明确各类人员接受职业危害教育的内容(思想、政策、法律法规、事故教训、职业危害基本技能、常识、经验等)及教材; 3.明确培训应达到的目的及资格要求; 4.明确教育方式、培训时间、考核方式; 5.明确必须持证上岗的人员,依法接受有关培训、考核(包括复审)管理规定的要求。七、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1.制定职业危害维护检修规定; 2.明确维护检修单位和检修人的职责范围; 3.明确检修的种类; 4.各类检修作业应当遵循的规程或规定; 5.检修的程序和要求; 6.检修的记录要求; 7.检修的验收要求。八、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明确配备标准; 2.明确采购及特种劳保用品供应方的资质审验办法; 3.明确劳保用品的发放、使用、报废管理办法和管理责任人。九、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一)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等员工健康资料(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1.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 3.职业病报告卡; 4.对职业病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三)职业健康检查 1、开展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2、开展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将体检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向所在地安全监管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3、开展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开展职业危害事故后参加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十、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并张贴在操作岗位。主要包括内容: 1.生产操作方法和要求; 2.重点操作的复核、操作过程的职业危害要求和劳动保护; 3.异常情况处理和报告; 4.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十一、职业危害事故管理制度 1.明确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程序和内容,调查、处理程序及要求; 2.“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有关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预防措施不放过、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原则的要求; 3.事故档案管理和事故台帐。十二、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1.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资质要求; 2.对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教育和检查办法; 3.职业危害协议签订要求。十三、应急救援预案管理 1.成立应急机构,明确各人员应急救援管理责任; 2.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保证资金,经论证后由负责人批准发布实施; 3.明确重大职业危害应急救援的宣传、学习、教育、演练等相关工作。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2.04.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3号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二)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四)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GBZ/T 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4.1.11 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应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含临时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名册应按照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分别建立存档。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仁程度、嗜好等一般概况; —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事;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关于台账:4.3.5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台账4.3.7 使用、生产、经营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台账4.3.8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材料的台账4.7.3 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台账4.7.4 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台账5.1.15 工种台账5.3.2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台账
文章TAG:关于如何开展职业关于如何开展职业健康教育

最近更新